虹桥社六岁了。

中国人尊崇“六”这个数字,其主要寓意是吉祥顺利、安康 幸福。易经:六爻之数,发展变化,天赋美德,吉祥安泰。六在 中国是作吉论。

恰逢虹桥六周年,公共形象委员会发起了回顾我们的女神CP Lina 杨蕙临当时创社的经历提案,想让社友更了解虹桥社。因此 有了以下的对话:

公共形象主委:
妳好,LINA姐。我用「妳」,不用「您」这个敬语,可以吗?

CP LINA:
完全没关系的,我们社友之间不存在等级。

公共形象主委:
那太好了,轻松不少。CP,是创社社长的意思。很感谢妳当年创立了虹桥扶轮社,让我们有一个地方可以相聚。请问妳当初是怎么想在虹桥成立扶轮社的?

CP LINA:
其实当时只有一个想法:我需要朋友。虽说当时也有一些朋友,她们来自各行各业。然后我之前也接触过扶轮社,对扶轮社的印象非常好。我就想着能透过扶轮社凝聚够多的朋友参与。

公共形象主委:
一个小的起心动念,居然就这样做起来了。我感受到妳很喜欢结交朋友,但其实要长时间维系朋友情谊,是件不容易的事。妳是如何做到的呢?

CP LINA:
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时间,我愿意花时间在朋友身上。当然,首先我的工作稳定了,在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,因此我有充足的时间,而扶轮社讲究三出:出钱、出力、出时。

公共形象主委:
确实花了时间才能让人感受到重视,人受到重视就会觉得舒服。我挺好奇社交的平台有很多,为什么选择扶轮社,妳觉得扶轮社有什么特点,在维持友谊这部分。CP LINA:扶轮社是以服务为目标,联谊则是必要条件。那么你就能结交很多朋友,而扶轮有一个要求:同行业社友不能超过2位。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制度,让社友之间没有抵触,能有良性的环境去交友。另外,我还有一个强调,就是我不把虹桥社定义成男社或女社,而是采用男女混合社。当初是想,女社难免出现攀比,男社则可能出现雄竞。

公共形象主委:
Lina姐,原来已经想到那么多的细节,能感受到妳的用心。虹桥社对妳来说是什么呢?

CP LINA:
我半个月前还在想,我到了这个岁数还能创立了一个社,让我拥有了成就感。扶轮创社条件成员数是20人,而且来自各行各业,要让这20人在同一时间愿意一起来参与,我自己有时想想:真不容易啊~就算事业做的再好,人与人相处才是最重要的。所以能与虹桥社揉合在一起,对我来说不只收获了开心,还有虹桥社给我的成就感。

公共形象主委:
我发现Lina 姐,妳对事业、财富的功能性感到有限。让我想起王小波的夫人李银河女士60岁时在海南岛隐居时的随笔。她认为:生命到了一定阶段,无论岁数大小,物质终究如浮云,飘散不定,总有些追求是更扎实的。在我看来,李银河选择了艺术,Lina姐选择了友谊。

CP LINA:
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,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。小孩子都不可能一直伴随着你了,但扶轮社友我们一周要见一次,筹备社庆你们更可能一周見3~4次。我深深体会到一位老扶轮人说的:扶轮社友比亲兄弟姐妹还要亲。

公共形象主委:
那能不能请妳回忆一下,创社时的一些情况。

CP LINA:
当时是2016年的6月,当时在高岛屋旁边的咖啡厅,在古北财富中心。利用早餐的时间相聚,费用相对便宜,要吸引社友参与,餐费不能太高,造成社友负担。然后选择周六上午也考虑到三点:一是放在工作日担心社友着急,上海那么大,往返不便。二是周末上午也不会截断社友假日时间,避免干扰社友自己时间。三是我强调的:家庭。有些聚会晚上时间难免喝酒,常此以往会让家庭间产生矛盾,而放在周末上午社友可以携小带大一起来参与。也让家庭成员知道,我们扶轮社是一个正当良性的地方。

公共形象主委:
还是那句,Lina姐实在太细心了。那么作为CP,能跟我们分享虹桥社创社之初所面临的压力、经历或是印象深刻的故事吗?

CP LINA:
其实当时是我们的创社社友,明建台,我第一个打电话邀请他,他给了我很大的信心,因为他没拒绝我,这非常鼓舞我。但压力的部分还是有,因为按照前辈经验,如果没有在3~6个月一鼓作气创社成功,很有可能就会散掉,当时我还为此失眠。

公共形象主委:
谈了许久,我们也熟悉了虹桥社出生时的状态。那今年六岁了。我想请问,如今六岁的虹桥社是妳心目中的样子吗?

CP LINA:
其实创社时没想那么多,因为我需要朋友,喜欢热闹。我只是把一群朋友找在身边。非常非常简单。

公共形象主委:
那么从妳的视角出发虹桥社需要具备什么品质吗?

CP LINA:
其实我们已经具备了,你看看社员之间,我们感情都很好,纵使有一点点矛盾也不会浮上台面,这是非常不容易的。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、工作环境,形成了自己的个性。

公共形象主委:
非常认同。我读罗兰·米勒的《亲密关系》印象很深,他提到:人跟人之间本来就不一样,所以矛盾肯定会发生,因此重要的不是想着避免矛盾而是提升解决矛盾的能力。最后一个问题:妳对虹桥社未来有什么期许?

CP LINA:
我们都做到了,继续保持友谊。

公共形象主委:
非常感谢我们永远的女神CP Lina。

结束这次对谈,我在想每次喝酒做事那么“杀气”的CP原来很细心。创社考虑的细节很多,注意的地方也很全面。我想起老前辈跟我说过一句话:一个品牌的模样会有创始人的影子。虹桥社非常好的解释了这段话。虹桥社气氛活泼,社友融洽,CP Lina也是如此。但我知道这背后有很多理性的成分在里面,从例会时间的选择、伴侣的顾虑、性別的平衡等。其实与Lina姐聊的内容还有很多,篇幅有限没能一一展开。不过我相信接触过Lina姐的人都会慢慢感受到她的热情。

一个社团如果一直存留,创社社长的头衔也就一直存留。我想CP这个头衔会永远成为Lina姐的前缀。
最後借用龔鵬程先生的一段話鼓舞我們自己:「马齿则增,年轮则深。虽说岁月不居,沧桑屡换,且喜我还是我。」


祝虹桥社六周年生日快乐,keep it
发起单位:公共形象委员会
口述者:CP Lina
整理人:公共形象主委 O2 甯君宇